![]() 日志正文
|
||
这段时间也算是有感而发吧,遭遇了很多事,觉得自己懂一点医学知识,对自己对家人都好,于是搜索看看怎样自学中医,网上找来七嘴八舌的建议,再去问问身边当医生的朋友,希望能有所获吧! 观点一:中医自学者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其实正规院校学生,能够得到名师真传的并不多,毕竟明师不多,可遇而不可求。由于受医学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中医学院校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西医课程上,中医学的很一般。而自学中医者却可以凭着兴趣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医上。现就自学中医提供一些书目,仅供参考。第一:基础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4《中医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妇科学》7《针灸学》。上面除《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之外,都是中医学教材,要买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绿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黄色封面,人民卫生出版社)。照顺序学完上面7本书,基本可以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病。学习时,遇到某些不懂的问题不要死抠,暂时放过,等到7本书看完,某些问题自然可以前后贯通。要尽快粗略看完一遍,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整体的中医观。接着比较详细地再按顺序看第二遍,精读第三遍。第二:提高阶段。1、《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录音讲稿)》,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讲稿)》3刘景源《温病条辨》讲稿,4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自学中医,最忌贪求怪异,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个人认为并不适于初学。《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老一辈名中医的成才经历,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启发。 观点二:首先应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然后再看一下“简明中医学”,那书挺好的!包括了(中医基础学) 内,外,妇,儿,药,方剂,而且还很简练都是实用的东西! 观点三:中医如作战,药为兵,方为阵,诊断如侦察,理论似战略。所以学习中医必须知道自己的兵,首先就要学习中药药性,并且有条件自己尝试。背药性赋,必须烂熟,然后看看衷中参西录等对药物加深理解觉得无聊可以看看药名的故事。有了药可以学习组成阵容的效果。研究为什么这样组成,现代版的汤头歌真不错!然后对应的汤头你去看看它的医案,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方子的使用加减!诊断学是重中之重,必须花大力气,望闻问,要深入,推介明代李中,钱乙也行。反正诊断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翻书寻找。理论看伤寒杂病论,这方面研究的人多资料齐全时候自学。希望大家同勉,共同探讨。脉学只能多把脉,特别有人生病的时候上去体验。 观点四:自学中医关键看你怎么学了,我不推荐在中医理论纠结许久,比如阴阳五行之类的,正如楼上所说,的确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觉得大致了解即可。重点放到中药和针灸两项,这也是中医在西方社会立足的根本。说白了中医在现代社会就是一种替代医学,当做一种治疗方法学习即可,完全没有理论支持,是一种经验医学。 观点五:李士材脉诀背熟运用,药性赋,药性歌阔四百味背熟掌握 汤头歌诀背熟运用 在此基础上熟读中医典籍 西医的知识再掌握些 能够这样的话 你就是一个不错的中医大夫了。看书的话《中医基础学》(第五版)普遍反映不错。 观点六:看倪海厦讲的课就行了。先看针灸。只是比较难以下载。要用电驴。 观点七: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学类的教科书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你先熟悉这四本书。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以下是一些有关中医的言论,先照录于此: ◎ 中华医学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种主观上的故意,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自先秦《黄帝内经》以降,中华医学给人以貌似简陋的形象皆非技术落后,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如医人对于花果草木之品的执著。相对于其他,草木花果之品易于降解和循环使用。——2008.4.17
最后修改于 2013-12-26 01:10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从2013到2014,从一生到一世
下一篇:累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