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9年3个月
访问:?
文章:491篇

个人描述

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
诉说半生的沧桑
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
以飘零做归宿

如今的我们——对童年与青春的一次回忆

分类:心情
2012-07-23 17:17 阅读(?)评论(0)

    这几天难得空闲,是今年以来最为舒适的日子,坐下来,可以回顾一下自己过去走过的日子,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先说这几天能做的事情,其实说来说去,真正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影。这是目前我所能有的最低成本的娱乐活动,只要有一台电脑就能完成,把自己很久以前下载来的电影随机挑选几部看一下,也是一种享受,只可惜,这种集中式的看电影很累,尤其眼睛受不了。

    从昨天到今天,连续看了5、6部电影,杂七杂八的,挑选不同类型的电影可能,也是为了调节一下,总得来说对自己是一种享受,如果平时也能有这么多时间可以让自己随意享用,那生活就完美了。

    看过的电影,在豆瓣和时光都有记录,这里不再赘述,单独说说看电影的感受吧!

    我发现最近一段日子以来,我看电影总是容易遐想,容易想起往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龄渐长,也开始有了一些恋家情结,或者是开始感受到漂泊远游的孤独了,不管看什么电影,总是无缘由地触发怀念的阀门,想起过往的岁月。

    在看《子弹横飞百老汇》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大学时候看电影的情景,那个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各类电影书籍和杂志,不断地寻找别人的各类电影推荐,我记得那个时候的《看电影》杂志,还有《DVD导刊》,经常会列出一些“影视百佳”、“优秀片单”之类的,自己会按图索骥,把这些榜单记下来,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些电影找来看。这些年过来以后,发现这榜单排来排去,经常上榜的却就是那同几部电影,不过也正是通过这些榜单,我真正找到了、看过了一些还算不错的电影。

    那个时候网络资源并不丰富,看电影主要还是购买DVD,基本上每个礼拜都要跑到市区去淘碟,这也是我那个时候最欢喜的事情吧!一个人也好,三五结伴也好,跑来跑去把经常有碟可买的地方混熟了,钱也花了不少,可惜那时候买来的碟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后来就全部是电脑里直接看了。

    昨天在看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想起了当年寻找《安妮·霍尔》的艰辛,这部电影说来也算是名片,但找起来并不容易,后来好不容易找来了,看过了似乎没啥感觉,不知道是自己功力不够,还是片子不和自己口味,反正到现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已经几乎没有,倒是当年辛苦搜寻的记忆非常深刻。

    今天又看了王小帅的《我11》,立马想起了当年看的《十七岁的单车》,这片子当年是在网上看的,我记得那个下午还有课,我逃课在宿舍上网把这部电影看完,网速不是很流畅,边看边卡,断断续续看完了,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如今再看这样的电影,内心不知作何感想。

    王小帅的电影陆续看了不少,但好像他的风格一直不变,看《我11》和《十七岁的单车》,故事虽然完全不同,但总感觉看到的是同样的情绪。

    《我11》描述的其实更多的是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这记忆可能存在于60、70、80年代人的共同回忆之中,虽然略有偏差,但大体类似,这也说明那是一个变动不大的岁月,虽然相隔几年甚至十几年,还能有着类似的生活方式,有着集体的回忆。反观今日,可能80后和90后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甚至于童年记忆也已经完成不同。

    《我11》讲述的故事与我的回忆多少还是有些重合,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童年的无边遐想,为了一件衣服而与家庭的斗争,和同伴之间偶尔的摩擦,甚至于对异性莫名的好感,还有斗鸡、打玻璃球等农村的娱乐方式,都从眼前一一闪现。最重要的,它向我们展示了童年时代对我们今后深刻的影响,甚至于今后的生活,都会打上童年的烙印,我们穷其一生,都会活在童年的记忆,不管哪一刻,因为什么原因,忽然就会勾起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如今故乡已经成为别处的风景,一切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小学已经不见了,中学也不见了,村庄的人也越来越少,童年的玩伴已经各奔东西,即使过年也不一定能够相见,那些曾经玩过的东西,如今基本都已不可再见,留下的,只能是我们怅然若失的记忆。

    乡音已隔万重山,再要相见,再要团聚,怕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吧?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